調節閥的另一個學名叫控制閥,在工業自動化過程控制領域中,通過接受調節控制單元輸出的控制信號,借助動力操作去改變介質流量、壓力、溫度、液位等工藝參數的最終控制組件。通常由執行機構和閥門組成。如果按行程的特點來分的話,調節閥以可以分為直行程和角行程;按其所配執行機構使用的動力,按其功能和特性分為線性特性,等百分比特性及拋物線特性三種。調節閥適用于空氣、水、蒸汽、各種腐蝕性介質、泥漿、油品等介質。英文名:controlvalve,調節閥的最通用的分類:氣動調節閥,電動調節閥,液動調節閥,自力式調節閥。
20世紀20年代,原始的穩定壓力用的調節閥悄然蛋生,到目前為止已有八九十年的發展歷史了,先后產生了十大類的調節閥產品,如自力式閥、定位器、氣動、電動等。
當,調節閥已成為過程控制工業中最常用的、重要的終端控制元件。目前,隨著新的過程控制方法和系統的發展,對調節閥的要求會越來越高,但調節閥的發展現狀卻不能令人樂觀,若不努力改變這種狀況,調節閥將仍是工業自動化控制發展幾十年中的老大難問題。
1、20世紀30年代,一以V形缺口的雙座閥和單座閥為代表的產品問世。
2、20世紀40年代,出現了定位器,調節閥的新品種進一步產生,繼而出現了隔膜閥、角形閥、蝶閥、球閥等。
3、20世紀50年代,球閥得到較大的推廣使用,三通閥代替兩臺單座閥投入系統。
20世紀60年代,在國內對已有產品進行了系列化的改進沒計和標準化、規范化設計后,才有了我國H有的完整系列產I鍺。現在我國還在大挺使用的單座閥、雙座閥、角形閥、三通閥、隔膜閥、蝶閥、球閥七類產品仍然是20世紀60年代水平的產品。
1、20世紀60年代,國外推出了第八大類結構的調節閥新產品套筒閥,最推崇的是F'isher公司的。
2、20世紀70年代,又一種新結構的產品——偏心旋轉閥問世,成為第九大類結構的調節閥品種。這一時期,套筒閥在國外被廣泛應用。
3、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國內研究機構和生產廠商聯合設計了套筒閥,使我國有了自己的套筒閥系列產品。
20世紀80年代初,由于改革開放,中國成功引進了石化裝置和調節閥技-,使套筒調節閥、偏心旋轉閥得到了推廣使用,尤其是套筒閥,大有取代單、雙座閥之勢,其使用越來越廣。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調節閥發展義一重大進展是向日本引進了CV300精小型閥。它在結構方面只是將單彈簧式氣動薄膜執行機構改為多彈簧式薄膜執行機構,閥的結構只是改進,不是改變。它最突出的特點是使調節閥的重量下降了30%、高度下了30%、流量系數提高了30%。在這之后,國內才有了自己設計的精小型閥產品。
20世紀90年代的調節閥重點是在可靠性、特殊疑難產品,如高溫、高壓、耐腐蝕等方面的攻關、改進、提高上。到了90年代末,由華林公司推出了第十種結構的產品——全功能超輕型閥。這是第一個有中國人自行設計的新品種,它突出的特點是在可靠性上、功能上和重量上的突破。
1、功能上的突破——唯一具備全功能的產品,故可由一種產品代替眾多功能上不齊全的產品,使選型簡化、使用簡化、品種簡化
2、在重量上的突破——比主導產品單座閥、雙座閥、套筒閥輕70~80%,比精小型閥還輕40~50%。
3、可靠性的突破——解決了傳統調節閥等各種不可靠性因素,如密封的可靠性、定位的可靠性、動作的可靠性等。
該產品的問世,使我國的調節閥技術和應用水平達到了20世紀90年代末的世界先進水平,它是對調節閥的重大突破,尤其是電子式全功能超輕型閥,必將成為21世紀調節閥的主流。將在市場上引起新一輪的調節閥革命。